感應熱處理工藝過程中,加熱、冷卻、自回火等一些工藝參數(shù),對淬火零件質量均有影響,因此必須遵守有關工藝規(guī)定。
1.加熱的目的:①在加熱完畢時,零件表面層的溫度應等于成稍高于淬火溫度;②得到合適的加熱層深度。
2.加熱溫度與加熱層深度取決于以下因素:①在加熱時間內傳給零件的平均有效功率:②加熱時間;③電流頻率。
功率越大和加熱時間越長(當其他條件相同時),則零件的加熱層和淬硬層深度越大;若加熱功率或時間不足,就會得到不完全率火或者完全沒有淬火。當用時間繼電器調節(jié)控制加熱時間時,每月至少用秒表(機械或電子秒表)檢在時間繼電器兩次。時間繼電器經調整后,應隨即用機械秒表核對。時間繼電器的誤差應在±0.1s以內,使用能量監(jiān)控器的應按該裝置規(guī)定要求。冷卻:零件應在加熱完畢后立即冷卻或經一定的預冷時間后冷卻,以完成淬火。
1.淬火結果的優(yōu)劣表現(xiàn)在以下三方面:①在冷卻后直接測安測得的硬度值;②零件中內應力的大小;③淬硬層的深度、區(qū)城與顯微組織。
2.淬火結果由下列參數(shù)決定:①冷卻時間,②國淬火冷卻介質(水、油、聚合物水溶液等)的溫度,;③淬火冷卻介質噴出時的壓力(或流量)。
冷卻時間越長,淬火冷卻介質溫度越低,噴射壓力越高,則淬火越強烈,零件表面硬度越高,淬火應力越大,形成裂紋的危險性也越大。
為了避免產生廢品,必須嚴格遵守工藝,按照規(guī)定的工藝參數(shù)范圍,調節(jié)好預冷和冷卻時間,并用秒表核對。
3.自回火
1)自回火的結果表現(xiàn)在:①淬火硬度的降低;②內應力消除的程度
2)自回火的結果取決于:①回火溫度*高值;②自回火時間。
零件從冷卻完畢起停留在空氣中到再浸濕為止(如后工序需及時加工的話)足夠完成回火作用的時間,叫做自回火時間。此時間應按照工藝卡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零件冷卻時間越短,則當其他條件相同時,零件心部的余熱也越多,自回火溫度越高,內應力消除越徹底,并且使淬火硬度降低得越多。
3)自回火質量的檢查:①測量淬火硬度降低了多少度,把淬火后自回火零件與未經自回火(淬火時冷透)零件作對比,可以得出自回火使零件硬度的降低值;②檢查有無淬火裂紋;③用銼刀銼剛噴液完零件的表面,觀察表面回火色(氧化色)能大致確定自回火溫度;④用紅外測溫儀直接測量自回火溫度,是*可靠的。